第294章 三辅大喜天下论 (1 / 2)
傲天中文网www.atzww.com
太史慈和典韦,凭借着个人的勇猛无畏,在战场上奋力杀敌,以至于他们与自己的大队人马之间,实际上渐渐产生了一些割裂。
张辽的双眼犹如鹰隼一般锐利,仅仅一个瞬间,便敏锐地发现了他们的这个弱点。
也就是说,无论是突击太史慈和典韦,还是突击他们后面的大部队,他们都将首尾难顾而大败。
而此刻的太史慈和典韦,明显气力后继乏力。
倘若刘辩在此,肯定会急切地大叫道:“要活的。”
当然,若是袁谭在此,或许会高呼:“经验包给我!”
而若管亥在此,他可能会思索:“要不要斩杀太史慈和典韦以获取成就呢?”
然而,张辽却没有任何的犹豫,他那只大手紧紧握住长矛。“杀,杀!” 他大声怒吼着。
就在这时,一大拨人马忽然从侧面汹涌而来,他们的数量之多,竟一下子挡住了张辽的去路。
“嗯?” 张辽瞪大了眼睛,怒不可遏地看过去,原来是魏杰所部赶了过来。
由于魏杰此前一直想着算计于夫罗,导致他的部众在战斗中的表现机会不多。
眼瞅着战斗都快结束了,他们为了争夺一点功劳,登时就如同疯狂了一般。
大队人马如潮水般急速涌来,不但挡住了张辽,而且瞬间便将太史慈和典韦淹没其中。
太史慈和典韦此时在先前的战斗中早已耗尽了力气,他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手中的兵器也变得沉重无比。
而对方,却又来了大批的生力军。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七尺剑,建立不世之功,以为升天子之阶。
今功业刚刚开始,奈何要死啊!”
太史慈手拿长矛,看着那仿佛没有止境的火把,声音中充满了悲怆。
典韦则是圆瞪着双眼,心中暗想家中老母这下恐怕要伤心了…… 孩儿不孝啊!
魏杰的士兵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他们一拥而上。
一部分士兵手持长矛,从正面缓缓逼近太史慈和典韦,矛尖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寒光。
另一部分士兵则迅速从两侧包抄,彻底截断了他们与大队人马的联系。
太史慈怒目圆睁,奋力挥舞着手中的长矛,试图抵挡敌人的进攻。
然而,此刻他的动作已明显迟缓,长矛的挥舞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有力,甚至有些变形。
典韦更是疲惫不堪,他那标志性的双戟此时也显得格外沉重。
摸了摸怀里和腰间,一个小戟都没了。
魏杰的士兵们逐渐缩小包围圈,他们步步紧逼,丝毫不给太史慈和典韦任何喘息的机会。
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魏杰的士兵们瞅准时机,一拥而上。
几个士兵用长矛抵住太史慈的长矛,另几个士兵则趁机冲上前去,将太史慈扑倒在地。
太史慈奋力挣扎,但无奈体力耗尽,而对方叠罗汉一般,上来几个,又上来几个,最终被牢牢制服。
而典韦这边,面对众多敌人的围攻,他困兽犹斗,爆发了最后的辉煌。
不过,那些士卒见挡不住,干脆绕开,扔绳子,几个士兵用绳索套住典韦的双戟,用力拉扯。
典韦怒吼着,但却无法挣脱。
随后,更多的士兵冲上前去,将典韦按倒在地。
两人所部的大队人马,早就难以支撑,不过靠着两人的勇武,这才憋着一口气坚持到现在。
一看太史慈和典韦都被抓,登时便崩溃了。
曹仁和赵槟见局势已无法遮掩,连忙挟裹在败兵之中,打马逃遁。
到手的功劳眨眼没了,张辽见状,气得直瞪眼。
他怒不可遏,率领部下追着败兵一个劲地追杀。
赵槟还想反抗,被张辽手起一矛刺于马下。
曹仁见势不妙,果断弃了马,带着几十人仓皇钻入树林之中。
剩下的人,纷纷跪地投降。
至此,关中一战,大局已定。
钟繇等人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大喜过望。
他看着战场上的胜利景象,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随后,钟繇下令士兵们用槛车把桥蕤、太史慈和典韦以及其他俘虏押往雒阳,向天子报功。
槛车在道路上缓缓前行,车轮发出沉重的滚动声。
士卒们警惕地守卫着槛车,确保俘虏们无法逃脱。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向着雒阳前进。
接下来,一番商议后,他们一边整兵,一边飞马汇报,同时请示皇上,大军出武关与刘表合兵,再与徐荣、鲍信、吕布那边,两路夹击荆州南阳的袁术和孙坚。
“陛下,陛下,大喜,大喜!”
雒阳尚书台,公车司马令,手拿奏书,兴奋地跑了进来。
在众尚书古怪的眼神中,公车司马令壶寿,根本不管其他人,一路跑到内阁门前,跪下大喊道:“启禀陛下,京兆尹有奏书到!”
内阁之中,刘辩微微一笑,最近的好消息确实越来越多了。
此刻,司空马日磾脸上的笑容灿烂得怎么都遮掩不住,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满是喜悦的眼神,无不显示出他内心的欢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辅的大胜,他的功劳很大,无论是安定三辅的豪族,以及招降马腾。
为了招降马腾,他可是私底下去信,许诺将马腾一族归入到他马家的宗族之中。
收马腾为义子。
而且嫁给天子的是马贵人,也不是皇甫贵人......
司徒卢植则面色严肃,微微皱着眉头,双手背在身后,深思着后面的事情。
少府唐瑁微微动容,笑着问道:“三辅大定?那要恭喜陛下,恭喜司空,恭喜尚书了。”
尚书令贾诩也在列,他微微笑着回应,和谁都很熟,又和谁都不熟的样子。
谒者仆射荀彧、侍中蔡邕等人也都在列。
这些日子,天子刘辩把上午的办公地点,从宣室搬到了尚书台的内阁之中,下午的时候才会在宣室里办公。
他年岁不大,深知想把权力抓在手中,就必须参与很多事情的定夺,躲在幕后推出代理人的那一套,在现在并不合适。
而东汉末年的权力基础,就在这尚书台之中。
所以,把尚书台抓在手中,让这些尚书们清楚权力的来源,才是他刘辩需要做的。
在后世,尚书台会逐步发展成为三省六部的中六部,深刻影响中华大地数千年。
现在刘辩的想法,就是慢慢把六曹尚书推出来,而不再作为各个大佬的代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