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义和团运动:抗击强烈的斗争 (1 / 2)
傲天中文网www.atzww.com
19 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如同一颗璀璨而悲壮的流星,划破了晚清黑暗的天空。这是一场波澜壮阔、震惊中外的民众自发反帝爱国运动,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慷慨壮烈的牺牲,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绝非偶然,乃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古老而封闭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如同沉重的枷锁,套在中国人民的身上。中国不仅丧失了大片领土和巨额赔款,海关、司法等国家主权也被列强肆意践踏。列强通过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疯狂掠夺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致使无数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陷入绝境。例如,大量洋纱、洋布的倾销,使得中国传统的纺织业遭受重创,许多以纺织为生的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
同一时期,清朝政府在政治上腐朽不堪,官场贪污成风,卖官鬻爵现象屡见不鲜。各级官员只知搜刮民脂民膏,对百姓的死活漠不关心。为支付巨额赔款和维持奢华的宫廷生活,清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地方上,一些贪官污吏巧立名目,征收诸如“人头税”“田亩附加税”等,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日益积聚,反抗的情绪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触即发。
此外,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也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重要诱因。鸦片战争后,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部分传教士倚仗列强的势力,在各地强占土地、干涉司法、包庇教民,为非作歹。在山东,传教士强占农民土地修建教堂,引发了诸多土地纠纷。一些教民在传教士的庇护下,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甚至与地方官府勾结,欺压善良民众。比如,某些教民因琐事与村民发生争执,却在传教士的干预下,使村民遭受冤屈。这一系列恶行引发了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民间反洋教的情绪逐渐高涨,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
义和团最初起源于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如义和拳、梅花拳等。这些组织以练习武术、强身健体为名义,在民间广泛传播,并逐渐发展壮大。早期的义和团成员主要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失业的城市贫民,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对列强的侵略和教会的恶行深感痛恨,纷纷加入义和团,寻求改变命运的途径。
随着反洋教斗争的不断升级,义和团开始从秘密活动走向公开反抗。他们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揭露列强的侵略罪行和教会的黑暗行径,号召民众起来反抗。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怒和反抗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清政府仍抱有一定的幻想,希望能够借助清政府的力量抵御外敌。
义和团在山东的发展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关注。清政府最初对义和团采取了镇压政策,但由于义和团的势力迅速蔓延,且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镇压行动收效甚微。1899 年,清政府改派毓贤为山东巡抚。毓贤采取了招抚义和团的策略,试图将义和团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利用义和团来对抗列强。这一政策使得义和团在山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势力迅速扩张。义和团在山东各地设立坛口,如在冠县、荏平、平原等地,团民们白天务农,夜晚习武练拳,人数不断增多,活动也日益频繁。
1900 年,义和团运动从山东蔓延至直隶,并迅速向北京、天津等地区发展。义和团成员纷纷涌入北京、天津,他们在城市中设立坛口,练习武术,举行示威活动,整个华北地区陷入了一片反洋教的热潮之中。在北京,义和团的活动得到了部分清朝官员和清军士兵的支持,他们甚至与义和团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列强。慈禧太后在列强要求其归政光绪皇帝的压力下,对列强心怀不满,决定利用义和团来对抗列强。她一方面默许义和团在北京的活动,另一方面向列强宣战。这一决定使得义和团运动达到了高潮,义和团成员们士气高昂,纷纷投入到抗击列强的战斗中。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义和团民在操练,他们手持大刀、长矛等武器,高呼“扶清灭洋”的口号,群情激昂。
三、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战斗
义和团在抗击列强的战斗中,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在各地与列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
(一)廊坊阻击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