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出动 (2 / 2)
傲天中文网www.atzww.com
这些出身普通农家的官兵并不清楚何为齐人之福,不禁纷纷问道:“钟镇抚,何为齐人之福?”
钟侯想了想笑道:“齐人之福就是白天有酒喝,夜里有奶摸。”
一众官兵不禁哄堂大笑。又有不少人开始想像凯旋归来,过上钟镇抚所说的“齐人之福”式的生活。
干城大吼道:“咱们这回打到西戎大王子的老巢轮台城,本佥事让弟兄们都过上齐人之福的日子。”
一众官兵立刻精神为之一振。忽听郑德贤大骂道:“蠢才,统统都是蠢才。你们知道啥是齐人之福?”
不过并无人打理他,几个小校将郑德贤扔上马背,继续奔西戎军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到了第七日夜,萧干城带领部队走出沙漠,此时已绕到西戎军大营以西三十多里处。干城下令出沙漠以后必须定时定点解大便,各级官佐要注意监督行军前掩埋大便,以防被西戎军发现行踪。同时每日行军时遇到的男女老少一律就地斩杀掩埋,严防泄露行动。
第八日干城率领部队继续向西行进一百里,这是刻意与西戎军大营拉开距离。以昳丽马的速度,承载一名轻骑兵,一个时辰就可以行进一百里。干城估计西戎军若是在侧后方布置游动警戒哨,恐怕会以昳丽马一个时辰的行进距离为限。现在迂回部队与西戎大营拉开一百三十里的距离,应该是比较安全的。第九日干城率军向北进发。到了第十五日干城率军绕到西戎军大营背后西北方向大约一百二十里处。随即干城命令麾下部队十人一组,每组间隔五十步,然后一字排开。现在他们只待西北风起纵火烧营,寻机擒杀大王子。
其实从干城出发第十日起就开始有西北风出现,不过风力不是很强。所以干城抵达西戎军侧后方后并没有纵火。
再说李承训在干城出发后两日,也率领主力大军向大王子的大营开拔。不过李承训从高昌出发走了三十里就安营扎寨。同时他还在高昌留下一万守军。
大王子的斥候很快发现了李承训的动向。西戎军众将得知此事后就开始商议应敌之策。一部分将领认为李承训已经耗不下去了,所以出城寻机决战。此时正是消灭李承训的最佳时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的将领认为,李承训的主要粮草储备都在高昌。如今他的主力距离高昌并不远,完全是引诱我军出击高昌。然后里应外合寻机重创西戎军。
当然还有不少将领主张观望。
不过一些激进的将领主张突袭哈密,彻底切断李承训困在西域,然后关门打狗。
大王子比较倾向第二种意见。他与众将分析道:“眼下寒冬将至,李承训的确是耗不下去了。所以才会用如此拙劣的部署,引诱我军出击。高昌与哈密城高沟深,咱们都不可能短时间攻克。若是在我军攻城不下之际,李承训主力回援,确实会给我军造成损失。即便我军以小股部队袭扰李承训的运粮部队,也不会给他造成太大的困扰。毕竟现在高昌城中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粮草。”
其实大王子是综合了一下众将的意见。于是有将领提出,到底该如何应对李承训。大王子笑道:“既然李承训耗不下去了,我们就继续跟他耗。耗到他粮尽撤退时在寻机决战。”
但是李承训在三天后又慢吞吞向西戎军大营行进了三十里。不过在他身后留下了一座与高昌城相距三十里的营盘。这座营盘修建了体系较为完备的防御工事,还留下了五千守军驻扎。
这下连大王子都有些看不明白李承训的部署。这到底是是引诱自己,还是步步为营向自己迫近呢?不过李承训此举的的确确将大王子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大王子已经将全部侦查力量放在李承训的野战主力上,已经无暇顾及西戎军的侧翼和后方。
又过了三日李承训的大军再次启程,这回他的身后又留下一座营盘和五千驻军。而且李承训的主力和两个营盘之间还布置下用于联络的烽燧。现在即便是大王子偷袭李承训身后的营盘也有些困难。因为一旦攻击李承训身后的两个营盘,李承训的主力很快就会通过烽燧掌握西戎军的动向和规模,然后分兵回援或者全军回防。
不过李承训此举让大王子彻底明白,李承训这次很可能是来找他来决战的。不过大王子并不着急,毕竟李承训的主力要与自己决战就要渡过流沙河,到时候自己半渡击之,虽然不至于击败李承训但也可以给李承训造成损失。然后自己再率军向北撤退。如果李承训追上来,自己就撤回轮台固守。待李承训粮尽撤退时,再率领全军追击,彻底歼灭李承训的主力。
当然也有西戎军的将领提醒大王子,李承训会不会派遣部队提前渡过流沙河向西戎军大营侧翼或者背后迂回。大王子气定神闲地笑道:“李承训如果分兵向我军侧翼或背后迂回,规模肯定不会小。我军斥候定然可以发现。”不过为了谨慎起见,大王子还是派出斥候在自己大营侧翼和背后一百里以内的区域进行搜索。
李承训对此也有所应对,派出不少斥候前往西戎军的东翼和西翼侦查。不过大王子得知李承训派出斥候在自己左右两翼侦查时,不禁放下心来。因为在大王子看来,如果自己大营的侧翼和后背已经存在李承训的迂回部队,便不会出现众多的斥候。外加西戎军俘虏的一些敌军斥候也交代李承训的主力现在都集结在一起,并没有分兵迂回。
大王子自以为算无遗策,但哪里知道此时已经有一支小规模的部队正在向自己大军的后背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