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天中文网www.atzww.com

郭子仪(697 年 - 781 年 7 月 9 日),字子仪,别号郭令公、郭汾阳,华州郑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兴之臣。其出身太原郭氏,为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子。

郭子仪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凡六十余年。他的主要功绩包括:

1. 平定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安禄山反叛。郭子仪率军出单于府,收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马邑,打通东陉关,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至德元年(756 年),郭子仪与李光弼出井陉关,在九门大破蔡希德,南下攻打赵郡,生擒伪太守郭献璆。后在嘉山列阵,大败史思明军,河北各郡纷纷斩杀史思明部守将,迎接郭子仪军队,河北就此平定。

至德二年(757 年),郭子仪率军在京西香积寺以北与叛军交战,斩首六万余级,收复长安。休整三天后,继续东征,又收复东都。河东、河西、河南三地郡邑都被平定,郭子仪因功被加司徒,封代国公。

2. 抵御外族入侵: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郭子仪在黄河之畔击败安军,生擒叛将安守忠。

唐代宗时期,面对吐蕃的入侵,郭子仪数次击退吐蕃。仆固怀恩联合吐蕃、回纥入侵时,郭子仪劝退回纥,稳定了唐朝的边疆局势。

郭子仪因功累迁至兵部尚书、司徒、太尉等职,爵至代国公,后又进位汾阳郡王。唐德宗李适朝尊郭子仪为“尚父”。建中二年(781 年),郭子仪于家中病逝,寿享 85 岁,获赠太师,谥号“忠武”,陪葬建陵,配享代宗李豫庙庭。

郭子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忠诚的品德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成为唐朝的中流砥柱,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所敬仰和赞誉。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极高,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李光弼(708 年-764 年 8 月 15 日),契丹族,祖籍营州柳城,京兆万年人。他是唐朝中期名将,与郭子仪并称为“李郭”,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将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出身及早期经历:

李光弼出身于“柳城李氏”,祖上为契丹贵族,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酋长,武后统治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与朔方节度副使,册封蓟郡公;其母李氏为燕国公李楷固之女,才貌双全,后册封为韩国太夫人。

李光弼自幼严肃、坚毅,有雄才大略,擅长骑射,熟读班固的《汉书》。开元年间,年少从军担任左卫左郎将,后历经多职历练,逐渐崭露头角,因击破吐蕃与吐谷浑的战功,进封为云麾将军。

2. 平叛战功:

常山、嘉山之战:天宝十五年(756 年),经郭子仪举荐,李光弼出任河东节度副使。他与郭子仪东出井陉,收复常山郡,善待降将史思义。后采用“以逸待劳”之策,以五百劲弩杀退史思明的两万兵马。随后又联合郭子仪于九门西大败史思明,收复藁城等十余座县城。六月,在嘉山之战大胜叛将蔡希德、史思明和尹子奇,斩首一万余级,生擒四千,消息传开,河北十余郡重新归顺唐朝。

太原之战:至德二年(757 年),叛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率众十余万攻打太原。当时李光弼历经河北苦战,麾下仅有不足一万的士卒,但他否决筑池固守的建议,亲率士卒百姓于外城挖掘数十万壕沟。他还采用挖地道、用抛石车、地道擒敌等策略,成功抵御叛军。最终大破敌军,斩首七万余级,极大地鼓舞了唐军士气,为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

河阳之战:乾元二年(759 年),史思明兵分四路进攻汴州,李光弼让汴滑节度使许叔冀坚守汴州十五日,自己则返回洛阳布置。许叔冀归顺敌将史思明后,敌军兵锋直指江淮地区。李光弼率部赶至洛阳,决定移军河阳。在河阳之战中,他指挥若定,让部将李抱玉坚守南城,自己则镇守中潬城,采用部将荔非元礼之策,击溃敌将周挚的进攻。最终唐军斩首一万余级,生擒八千人,俘获二千马匹,军资器械不计其数,李光弼取得大胜。

镇压起义:广德元年(763 年),他还平定了浙东袁晁起义,维持了东南的稳定。

3. 晚年及结局:随着战功的不断累积,宦官鱼朝恩开始担心李光弼功劳过大压自己一头,所以处处使绊子。李光弼自安史之乱开始一直战斗到结束,却因郭子仪被弃用、来瑱被诬陷致死等事件,对宦官产生恐惧。安史之乱之后,李光弼退守徐州,不管唐代宗怎么召见他、需要他,他都不敢前去面见皇帝,这让他在别人看来有拥兵自重之嫌,他曾经的老部下也不再敬重他,最终他忧郁生疾,于广德二年(764 年)病逝于徐州,终年五十七岁。

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严谨,善于谋定而后动,以少胜多,战功卓越,被《新唐书》评价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为唐朝的稳定和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军事才能和功绩在历史上得到了高度认可。

李泌(722 年 - 789 年 4 月 1 日),字长源,唐朝中期着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诗人。他是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祖籍辽东襄平,西魏时迁居京兆府。其一生主要经历如下:

1. 早年经历:

聪慧早显:李泌自幼便以聪慧过人闻名,唐开元十六年(728 年),年仅六岁的他在朝廷广招讲论佛、道、儒三教之人到宫中辩论时被推荐入朝。面对唐玄宗和燕国公张说的测试,他对出“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的下联,得到玄宗赏识,被赐五匹锦缎。张九龄也对他的前途极为看好,与他交往密切,还称他为“小友”。

才学广博:长大后,李泌对《易经》研究尤为精湛,经常漫游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思慕神仙的长生之术。天宝年间,他向玄宗上书《复明堂九鼎议》,论及时势和治国之道,得以授诏翰林,供奉东宫,因此与太子李亨结为布衣之交。

2. 安史之乱期间的贡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