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唐宋词牌名 (2 / 2)
傲天中文网www.atzww.com
格律特点
格式:“破阵子”是双调词牌。一般来说,全词共有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韵律细节:其节奏明快有力,前后阕开头都是两个三字句,节奏紧凑。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种句式有利于表达激昂的情绪。
代表作品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是辛弃疾的经典作品。词的上片描绘了军旅生活和战斗准备的场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营造出一种豪迈的军队生活氛围。下片“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体现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词。词的上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通过描写春景,展现出春日的清新和生机。下片则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是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颊生”,充满生活气息。
《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起源与发展
起源:“沁园春”词牌名源于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
发展历程:唐朝时期已出现相关曲调,在宋代,经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运用,得到极大的发展。他们用《沁园春》来写景、咏物、抒情、议论等多种题材,使这个词牌的表现力更为丰富。
格律特点
字数和句式:《沁园春》是长调,一般是双调一百一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句式丰富多样,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
押韵规则:押韵较严格,多为平声韵。这种规则使词在诵读时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例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通过平声韵“光”“封”“飘”,营造出一种雄浑的音韵效果。
代表作品
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堪称经典之作。上阕描绘北国壮丽雪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展现出宏大的雪景画面。下阕通过评论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体现出词人的豪迈气概和伟大抱负。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是苏轼早期的作品。词的上阕写离乡时的情景,“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刻画了旅途的孤寂。下阕则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以及自己的抱负,“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体现了词人旷达的心境。
《如梦令》是一个常见的词牌名,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词牌起源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由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苏轼觉得原名不雅,将其改为《如梦令》。
格律特点
字数与句式:以单调三十三字的正体最为常见,七句五仄韵,一叠韵,第五、六句多为两个二字叠句 。
押韵规则:押仄声韵,使词的声情低沉凝重,适合表达细腻情感或营造清幽氛围。
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对少女时代一次郊游后归舟迷路的情景描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现出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她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则通过问答形式,“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委婉地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以景衬情,把旅途中的孤寂、凄凉描绘得淋漓尽致。
“西江月”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牌名。
起源与发展
它本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关于“西江月”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取自李白《苏台览古》中“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在宋代,这个词牌被许多词人广泛使用。
格律特点:
字数和句式:“西江月”一般是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四句,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句式较为规整,上阕和下阕的句式基本相同,如上下阕的开头都是两个六字句。
韵律特点:平仄通叶,即同一韵部中平仄韵混押。这种押韵方式使词在音韵上更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带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代表作品: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是辛弃疾的经典作品之一。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描写夏夜乡村的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诸多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氛围。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檐下,路转溪桥忽见”,在自然的场景中融入了词人的惊喜之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和美好。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之作。词的上阕“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下阕“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通过描写中秋的孤寂场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思念和凄凉之情。